当前位置: 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华为刘海涛:算网融合创新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基石
发布时间:2023-09-20      来源:      阅读量:0      分享: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随着信息技术的加速创新,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进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与应用创新成为推动科学研究、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激发千行百业产生更大变革。”华为北京副总经理刘海涛在“2023北京互联网大会”上表示。


1695020399412093077.png

华为北京副总经理   刘海涛

人工智能推进行业智能化升级

“面向智能世界加速到来,人工智能将激发千行百业更大变革。”刘海涛强调。比如,在医疗领域,基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识别,辅助医生快速、准确诊断,把时间从传统的15分钟减少到10秒,诊断准确率从90%提升至99%,帮助患者赢得最佳救治时间。在钢铁制造领域,基于人工智能实现了从钢坯到转钢到轧钢的全流程智能识别和自动化,转钢准确率高达100%,给艰苦的转钢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改变,让钢铁工人远离了艰苦的高温作业环境,同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在电力领域,通过AI推理算法对超长距离的输电线沿路图像视频进行分析,实现实时异常预警和上报,使得原来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现场巡视工作,仅需2小时就可完成,巡检效率提高80倍。让无人巡检成为可能,更加安全高效。

据悉,这些产业实践也是基于华为的昇腾AI处理器,打造的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包括云边端全场景AI基础设施所实现的。华为希望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人工智能基础社会建设,推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场景创新与应用。

AI大模型重塑行业趋势显现

ChatGPT 的爆火掀起了 AI 大模型热潮,华为自2019年起投入AI大模型研发,并于2021年发布了盘古大模型,与众多toC领域大模型的定位不同,盘古大模型专注于行业应用,定位于AI for industries,“不作诗,只做事”。伴随逐步深入的行业深耕与创新,也可以看到AI大模型重塑行业的趋势已经显现。

在会上,刘海涛基于盘古大模型的行业实践同与会嘉宾做了分享。

改变气象预测模式传统方式预测台风路径,采用的是数值计算的方法,预测台风未来10天的路径,需要在3000台服务器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上,花费4~5个小时完成计算。现在基于预训练的盘古气象大模型,通过AI推理的方式,只需要在1台服务器上,10秒内就可以给出更精确的预测。

让美图设计室开启商业设计新范式过去,服饰品牌展示新品时,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需要真人模特、摄影师、化妆师、造型师等一支小团队来配合拍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高昂。 基于盘古多模态大模型底座,华为云和美图公司美图设计室联合创新了AI模特试衣功能,一键生成真人着装效果,并且与拍摄出的效果并无二致。这项技术可以将工时从天级降低到秒级,综合成本降低到1%以下,同时,它还可以用来服装测款、测流量,极大地提升广告营销转化率。可以生成产品展示图、海报等,并可以根据设计师的文字输入,直接生成或修改相应的设计模型。

可以说,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更是一场商业模式的变革。

信息的算力和运力成为面向智能世界关键基础要素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迎来爆发式增长,对信息算力和运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算力和运力成为面向智能世界的关键基础要素。

算力是新型生产力和基本生产要素已经成为共识。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和海量数据对算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适合大模型训练的智能算力已成为算力增长的主要动力。预测到2030年,人类也将进入YB数据时代,全球通用计算算力将达到 3.3ZFLOPS(FP32),AI 计算算力将超过105 ZFLOPS(FP16),增长500倍。因此,加速发展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算力底座,激发AI算力赋能效应,是推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必由之路。

“信息的运力基础设施的提升也尤为关键,如果‘算得快’但‘传得慢’同样无法满足未来高质量发展需求。”刘海涛强调,“需要构建立体超宽、确定性体验、智能原生、通信感知融合、安全可信、绿色低碳的运力基础设施,实现万兆超宽的智能联接无处不在。需要算网融合创新,加速算力供给基建化,塑造算力交付新体验,才能有力支撑算力与应用需求的爆发增长,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支持“百模千态”算力需求

截至今年7月,我国已陆续发布了超过80个10亿到千亿级参数的大模型,我国在AI大模型领域已经呈现出“百模千态”的踊跃创新势头,但已有的数据中心,难以满足大数据量、大参数、大算力的预训练大模型应用。

“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发不同于传统软件的开放方式,在起步阶段的“训练”环节就需要规模性的大算力基础设施进行支持,而中小型AI创新企业可能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训练算力成本,需要集约化建设区域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以普惠算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刘海涛表示。

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已在全国建设了八大算力枢纽区,新开工60多项数据中心项目,新增110万多个标准机架。同时,30多个城市已建设或规划建设智能计算中心。

据悉,已有超过25个城市算力中心选择华为基于昇腾处理器的ALTAS 900集群作为计算中心的算力基础。

“F5G-A”&IPv6+”万兆目标网络架构,夯实信息运力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大模型规模应用,云-边-端无处不在的多样性算力需求驱动下,网络要具备无所不达的覆盖能力,华为积极支撑北京运营商构建全球领先的“F5G-A”全光网络,同时结合“IPv6+”,构筑两大算网底座。

除了万兆网络覆盖之外,目标网还要具备智能化的服务能力,为千行百业的算力需求,提供端到端“0”丢包,无损传递的服务能力,提供用户和算力之间灵活联接、低时延、全光化的连接能力,同时通过对算力应用的感知能力,结合算网大脑的数智化能力,为用户和应用提供按需差异化保障服务,同时实现算网一体化调度和业务质量的感知,即全程全网数据与应用的调度,让用户像使用一台计算机一样使用算力,实现高品质的算网服务。

此外,无线的信息运力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同样关键,例如三一重工在北京的5G全联接工厂,基于建设1G大上行带宽与20ms时延确定性5G网络,实现各类高清监控画面的实时回传,通过AI图像分析,满足各类人员规范作业、物料管理等方面的实时监控与自动识别、预警;同时,可满足各类无人自动化作业场景的自动监测,如机械臂工作状态、质量检测、视觉定位抓取等。

据介绍,传统数据闭环方案是通过人工拿硬盘,拷贝到机房后,由人工进行数据清洗和标注,整个时长需要一周以上;如今,数据直接通过5G传输,在边缘端自动清洗和自动标注后,直接传输到中心云训练,闭环时间可降低到天级,甚至可以针对某些异常场景下发即时采集传输策略,实现小时级的闭环,大幅提升AI训练效率。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得枝荣。”刘海涛强调,华为将持续技术扎根,在人工智能硬件、AI软件平台与生态、盘古大模型等算力基础设施;以及IPV6、全光、5G等运力基础设施等方向持续投资,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一起,推进算网融合创新,夯实算网底座,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