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云联京津冀 新质瞰十年 | “京津冀智算云联”媒体行走进京畿大地 算力一体化筑基京津冀新质生产力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算力正深度融入千行百业,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正在加快构建,一个个数字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今年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时代构建起坚实的骨架,积极探索建立信息通信业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用数智赋能京津冀三地协同高质量发展。
2024年2月21日、22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由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天津市通信管理局、河北省通信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京津冀智算云联”媒体行活动圆满举办。此次媒体行活动深入雍和壹中心联通大数据公司、中国中铁京雄高速项目一工区、天津武清区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中国移动京津冀(天津)西青数据中心、中国联通(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调研参观,作为呈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智成果和愿景的一次盛会,充分展示了京津冀智能算力一体化的优秀服务能力,并探讨了如何汇聚京津冀算力资源,发挥协同互联价值。
京津冀地区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是我国算力市场的重要板块。目前,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天津为支撑、河北为承接的协同发展功能格局,为三地数据中心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以下简称“京津冀智算中心”),是中国电信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算力基础设施工程,是北京电信“1+1+X+C”算力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京津冀智算中心通过先进的国产AI技术、自主可控的计算设备、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外加多云互联和算力调度平台,实现全国区域间的算力协同对接,促进通算、智算和超算协同发展,打造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安全可靠的智算体系。目前正全力推进国内首个真“万卡”液冷算力池建设,预计2024年6月底园区具备近5000P智算能力。除加大天津先进算力供给外,通过北京电信打造的京内“1ms”、环京“2ms”、京津冀“3ms”的低时延、大宽带、高可靠智能算力生态体系,可为京津冀地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开放、共享、普惠、低成本的算力服务,满足京津冀各类人工智能企业的算力需求。
京津冀智算中心由天津电信和北京电信联合建设运营。天津电信超前规划,26个月即建设完成了8栋数据中心、3栋动力中心和1栋生产指挥调度中心,较常规园区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安全生产的刚性前提下,将园区容积率提升至2.25,为大规模算力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2021年底智算中心一期项目投产运营,当前已具备承载2.8万个机架的超强算力,“一片央企云”首期和国产智算资源池在智算中心上线,赋能大模型和信创等产业发展。其在京津冀区域内的完善布局,形成了三地一张网的数据协同,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借助一系列创新技术,算力产业的发展正走出一条低碳、高效的绿色发展之路。北京电信在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采用多种“黑科技”并部署AI智控平台,实现机房的最优配置;借助自然冷源降低制冷能耗,创新供电方式,推动算力中心节能降耗。
除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外,北京电信还用高速网络铺就交通互联渠道。京张高铁实现全球首条5G全覆盖高铁线路,打造了冬奥新型直播平台,将高铁、5G、超高清视频直播技术三大中国“名片”合为一体,成为“科技冬奥”创新创造的重要体现。北京电信用首条200M 5G高铁专网,再次为中国铁路发展插上5G的翅膀,让“中国速度”擦亮“中国名片”。
由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互联网交换中心)牵头,联合中国信通院开启北京算力互联互通验证平台试运营,深化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合作。同时,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协同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开展算力互联互通联合试验,形成区域跨域管理、异构算力调度、智能资源匹配的核心枢纽,建设更加开放协同的算力市场环境。在京津冀“三地一张网”、互联互通算力资源供给体系的支撑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亮眼,“轨道上的京津冀”见证了协同发展新速度。京津、京礼、京藏和京新等随路覆盖移动网络信号;京雄高速成为国内5G专网全覆盖和实现全线车路协同的智慧高速公路。
北京移动承建的中国中铁京雄高速项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高速公路传统三大机电系统,通过感知、计算、通信、信息发布等技术的一体化融合技术,实现“人、车、路、云” 高可靠的信息交互,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路网调度智能化、出行服务精细化、应急救援高效化。
北京移动还在京雄高速(北京段)实现全线5G专网全覆盖,路侧千余套智能感知设备加持,为驾驶人员提供了超视距感知服务,打造的“数字孪生+多项智慧应用”,可总览京雄高速北京段的全方位信息。北京移动将数智技术渗透融入轨道交通场景,构筑起“5G专网全覆盖以及融合5G专网+北斗高精度定位+国产化服务器”的新时代示范性智慧高速。
在天津市通信管理局指导下,天津移动加快在津建设智算中心和全国算力枢纽重要节点。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中国移动京津冀(天津)西青数据中心是按照中国移动最高标准建设的天津地区最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承载能力超1.4万架。天津移动基于“算网融合统一”算力发展原则,通过优化通用算力和智算结构,将中国移动京津冀(天津)西青数据中心打造成云网融合、算网一体的算力调度平台。通过建设京津冀地区高速直达OTN 400G直联光传输网络,推动数据中心互联网络全光交换节点(OXC)占比达到100%,打造“京津冀核心城区2毫秒、全市1毫秒、城区0.5毫秒”低时延圈,为构建服务“北京研发—天津制造”创新格局提供超强算网支撑。
中国移动京津冀(天津)西青数据中心以“云+5G+行业”深度融合,已成功在5G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港口、制造、钢铁、医院、远程手术、电网、教育、农业、中医诊断、安防巡检等领域应用,推进形成高端算力集群,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极致化计算需求,充分契合了北京地区协同需要,成为北京南向业务溢出的首要选择。
当前,数字经济成为时代趋势,ChatGPT引爆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发展前沿的关注。北京联通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联通人工智能行动方案》,组建专业团队,探索构建自主可控的AI信创化智算能力体系,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引领,完善运维运营服务标准,高质量承建北京“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获批“国智牌照”,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纳入中国联通“1+N+X”智算能力梯次布局中的N节点。夯实构建“全光”+“IPV6+”底座以网强算,申请加入国家(北京)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打造本市“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算力网络。
北京联通以市场实际需求为牵引,基于中国联通“1+1+M”大模型技术体系,自有数据资源优势,打造垂直行业大模型,聚焦公共治理、“京通”健康服务、信息无障碍等推动民生改善、民心相通,将算网的优质资源与融合能力,转化为客户可感知、易交付的行业模型产品服务。
在河北省通信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国联通(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是支撑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国家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项目,成为全国两大“东数西算”调度平台之一。2022年,“算力高效调度示范”项目落户产业园,从算力供给、算力输送、算网调度和算网融合四方面构建面向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云网边一体的算网智能化编排调度体系,为客户提供“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的算网一体化服务。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河北联通担任张家口赛区通信保障单位,在全国率先采用京津冀一体化的组网模式,将网络布局方式由原来的从怀来经省内四地市绕行至北京,创新性地改为由怀来直达北京,时延降至2ms以内,并充分发挥区域内丰富的光缆资源优势,实现传输线路的最大冗余保护。
网络、算力资源的互通互联,轨道交通成果的共建共享,重新定义了京津冀之间的时空距离,实现区域内的资源流动、优势互补。此外,在应急通信、灾后重建方面,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在不断推进。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与市经信局共同编制《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天津市通信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算力网络建设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算力互联互通、优化算力供给结构、提升网络承载能级。
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纽带和神经系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北京)落地,其立足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聚焦高端制造产业,构建辐射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9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工业数据流通、信息交付的关键支撑和枢纽。截至2024年1月,国家顶级节点(北京)共接入二级节点113个,其中,京津冀三地接入二级节点29个,企业节点超过7.2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立,深化了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对于提升数字社会的建设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受“杜苏芮”过境影响,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京津冀区域遭遇140年未遇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多区域通信基础设施受到严重损毁。在工信部的统一领导下,京津冀三地通信管理局组织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相互支援,联合抗洪保通信畅通。其中,北京网络与河北网络进行进一步联通,从各个郊区边界接通翻山线路,增强各地网络的抗灾性能,并首次通过分建共享形式开展灾区恢复重建工作,高效、集约推进灾后复建。
发挥津冀区位优势,支撑首都疏解。三地信息通信行业将继续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建设,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算力资源格局,推动算力供需平衡,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产业基础。加强大数据领域京津冀协同合作,积极探索京津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行业协同发展机制,打造共享共建、互联互通的协同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