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行业管理>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国产品牌五年能否翻身?
发布时间:2002-12-16      来源:      阅读量:25      分享:

2002-12-16 周速华/(ChinaByte)

  2003年的手机市场将又是一场血雨腥风,以TCL、波导、熊猫、东信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将和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三星、LG为代表的国外厂商为生存而战。2003年将是国产品牌最为关键的一年,著名教授阚凯力曾乐观地表示:国产手机将在5年内彻打败洋品牌。五年,真的就是国产手机全面超越所需要的时间吗?

  国产品牌五年能否翻身?

  从国产品牌占有率增长情况来看,98年开始起步、99年占有率为2.5%到2000年的5.1%、2001年的15%,而在2002年10月销量总和达到了31%,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保持增长,同时在国内市场空间高速增长和全球市场逐渐复苏的背景下,国产手机在5年之后抢占领导地位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在国内中小城市国产品牌的占有率已经远远高出了国外品牌,但是我们并不能用简单的市场占有率来界定国产品牌的胜利,国产手机的革命之路也不会这么平坦。回头看看彩电和PC行业国产品牌的翻身之路,没有一个是平坦的,或许这应该会有借鉴意义。

  彩电行业国产品牌可以说是几经周折,从70年代末,经过整整一个80年代历经,才在90年代初战胜国产品牌。到2001年为止,长虹已经连续10年居中国彩电产销量第一位,也是世界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但是在高技术含量产品上Sony、东芝的阴影依然还在。

  PC行业,从90年代初的时候市场上基本上没有一家国产品牌厂商到1998年以联想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全面翻身,抢占头把交椅,也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之路。而且到现在国产品牌还不能说完全翻身,仍然时时感受到来自国外品牌如Dell的直销和新惠普强大的威胁。而且在操作系统和CPU上,我们依然没有摆脱国外品牌的制约。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市场占有率。在国产品牌有望崛起的背后,我们还要看得更高更远。

  不能忽视的是,尽管国产品牌已经占领了市场,但是在国产品牌的背后总是有国外厂商挥之不去的影子。刚刚拿下2003央视广告标王的南京熊猫手机的背后是爱立信的身影,波导的背后则是法国萨基姆公司,中科健和三星、振华和日本京瓷、南方高科和韩国现代、海信和日本日立……国产品牌的背后是都有国外品牌的支持。因此,国产品牌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目前的手机产品上,国产品牌可以说和国外品牌争奇斗艳,但是还只是局限于中低端产品。在高端产品上,国外厂商依然占据主动,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等由于技术上的优势已经提前在我们未来的市场上进行布局。

  这点和目前国内服务器市场现状类似,究其原因还是技术的制约。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开发商得不到支持,因此要么我们无法推出相应的产品,要么我们推出的产品要慢人一拍。尽管国内在3G标准上我们有了TD-SCDMA的支持,但是目前TD-SCDMA的前景并不明朗。在未来的2.5G和3G移动通信网络中,我们还将受制于高通和诺基亚等厂商的制约。

  即使我们取得了终端市场的顺利,但是在网络通讯设备市场依然是洋品牌的天下。在联通和移动进行的设备招标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的身影。国产品牌显然必须在此进行积蓄。

  因此,取得市场占有率的成功并不直接等于全面超越。必须得从质量、服务、核心技术、价格、应用等各方面全面超越国外品牌,而这绝对不是一个五年所能够解决的。

  不可否认运营商在手机市场中的作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某种程度上也把握着国产手机厂商的命运。国外普遍采用的运营商捆绑手机的方式已经在国内初显端倪。联通在CDMA、移动在GPRS上都采用运营商统一采购手机整体提供给用户的方式。

  在CDMA采购上,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所以国产品牌占据了上风,但是在前不久中国移动的GPRS手机采购上,5家供应商中只有东信一家国内厂商。随着2.5G和3G的不断推进,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这种战略将对国产品牌的崛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产品牌的翻身战役的推进,国产品牌之间也会分出层次,是否会出现一个和当年的长虹和联想一样的一个领头羊,还很难说。对于各家厂商而言都有机会,而通过资本运作、合作联盟方式抢占领先优势则是一条捷径。

  国产品牌要走的路还远,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走得更快。

  国产品牌五年超越之路建议:


  1  局部突破,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2  加强销售渠道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3 加强横纵向产业联盟合作和资本运作
  4 积蓄力量加强技术研发,打造自主手机产业链
  5  加强与运营商合作,实现手机功能增值
  6  发挥自身优势进军海外市场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